十五天,三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相繼離世……
短短十五天,三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相繼離世。2月10日22時50分,劉庭玉老人去世。2月11日15時左右,李素云老人去世。2月25日18時38分,登記在冊的最后一位具有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和南京保衛(wèi)戰(zhàn)老兵雙重身份的李高山老人去世。目前,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已不足百人。

劉庭玉老人

李素云老人

李高山老人
今天上午,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三位老人舉行了默哀、獻花、滅燈儀式,送老人們最后一程。



紀念館副館長陳俊峰為老人的燈箱照片滅燈
劉庭玉:到處都是中國同胞的尸體
劉庭玉1922年1月8日出生。1937年冬天,中國軍隊駐扎在三輪公司碼頭,劉庭玉目睹日軍用機槍掃射,把中國軍人全部打死。夜里,劉庭玉等人在船上聽見有人喊救命,四人前去查看,結(jié)果三人被日軍打死。他在撐船時看到沿江密密麻麻的到處都是中國人的尸體,老江口的二糧倉庫也全是尸體,連下腳處都沒有。
2月8日,志愿者前往劉庭玉老人家中慰問,送去春節(jié)慰問品,沒想到老人2天后就永遠離開了人世。

2月11日下午,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(xié)會的工作人員趕赴老人家中悼唁。

劉老生前四世同堂,擁有一個十幾口人的大家庭,生活幸福美滿。他常常說:“當年吃了那么多苦,沒被打死,我還活到了九十幾歲,是非常幸運的。”

劉老展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件
李素云:為避日軍曾裝成男孩
李素云1923年5月28日出生。1937年日軍攻入南京城后,李素云全家先逃到浦口東門,不久后又逃到浦口郊外的窯洞里。她的父親和叔叔被日軍抓去做苦力,父親僥幸逃回家,叔叔從此再無音訊。她的母親被日軍打傷,一年后去世。李素云當時14歲,為了躲避日本兵,她在臉上抹灰、剪短發(fā),裝成男孩子。之后她和姨娘躲進金陵女子大學難民收容所,得以幸存。

18歲的李素云
李老特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。她過得很節(jié)儉,一雙鞋穿了數(shù)十年,后跟磨爛了,補一補繼續(xù)穿。老人常常寫下自己當年的苦難經(jīng)歷,老人生前曾說:“我想讓更多的小輩們知道當年那些故事,一定要珍惜現(xiàn)在的和平,不能再有戰(zhàn)爭。”

李老查閱報紙上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報道
2月1日,陳俊峰副館長和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(xié)會工作人員前去醫(yī)院慰問老人,沒想到10天后老人就永遠離開了我們。李素云家屬不想在春節(jié)前再打擾紀念館,今天才告知館方。

李高山:兩次逃出人間屠場
李高山1925年2月24日出生。1937年12月12日,13歲的李高山作為戰(zhàn)士參加了南京保衛(wèi)戰(zhàn),他所在的連被分配鎮(zhèn)守挹江門城樓。
12月13日早晨,日本人對挹江門形成包圍。繳械被俘后,李高山和數(shù)百名中國士兵被日軍押至基建洋房內(nèi),遭到日軍機槍掃射。因為個子矮小,李高山被前面的人擋住,僥幸躲過日軍集體屠殺。他踩著尸體跑到了二樓,日軍澆汽油放火燃燒遇難同胞遺體,烈火濃煙直沖二樓,他從陽臺跳下逃生。之后,李高山一行六人躲到一棟樓房的樓頂,后被日本兵發(fā)現(xiàn),將六人用繩子反綁,押至水塘邊集體屠殺,只有李高山一人僥幸還生。


李老獲得的抗戰(zhàn)老兵表彰
今天上午,陳俊峰副館長等趕赴李老家中悼唁,慰問老人親屬。
李老和藹可親、堅強樂觀,他對南京大屠殺歷史有著深刻理解。老人生前經(jīng)常參加口述報告、證言會、展覽等活動,還堅持把報紙上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報道剪下來,已經(jīng)積累了厚厚的一沓。1996年,李老曾赴日本參加證言集會。他對年輕人寄予厚望,希望年輕人牢記歷史,他說:“我要保重身體,我要做證人,活著才有說服力?!?/div>
去年12月28日,李老特地趕到紀念館,向日本訪華團成員講述親身經(jīng)歷。當時,他身體已經(jīng)非常虛弱,只能小聲地將想說的話一句句告訴兒子李真銘,再由李真銘轉(zhuǎn)述給訪華團成員。

訪華團成員認真聽取李高山老人證言
去年12月9日,李老坐著輪椅參加誦讀“抗戰(zhàn)家書”活動,老人現(xiàn)場誦讀抗戰(zhàn)老兵劉宗歆家書。

2月24日是李老94歲生日,在生日第二天的夜晚,他在所有家人的注視下含淚離開人世。李真銘表示,今后會接過父親的“接力棒”,將他的經(jīng)歷講述給更多人聽。

李高山老人和李真銘
幸存者證言彌足珍貴
幸存者是見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證人,他們的個體記憶是南京大屠殺這一世界記憶遺產(chǎn)的具體承載,搶救性記錄、整理幸存者們的記憶是一件與時間賽跑的事。


燈箱照片是截至去年9月30日登記在冊的在世南京大屠殺幸存者
紀念館副館長陳俊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幸存者的證言彌足珍貴,近年來紀念館對幸存者口述史進行了多次梳理,對老人們的證言、證物都進行了保留,甚至有些還進行了公證。他說:“紀念館一直在搜尋南京大屠殺幸存者,最近一段時間發(fā)現(xiàn)了一部分新的幸存者,我們會請專家對他們的證言進行論證,如果符合幸存者要求,則會將他們納入在冊?!?/div> 
本期編輯:李雪晴 李凌 許晶晶 俞月花 楊夢秋 潘琳娜
時光流逝
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相繼離世
他們帶走的
是對于痛苦的深切追憶
愿幸存者照片墻上的燈
滅得慢一點、再慢一點……

發(fā)布日期
2018-02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