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0后”到“00后”的志愿接力
今年中秋、國慶“雙節(jié)”合一,南京旅游熱度再掀新高。為營造安全健康、文明有序的旅游環(huán)境,增強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,弘揚“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志愿精神,累計有128名社會志愿者和226名高校志愿者穿上紫馬甲,加入到紀念館紫金草志愿者的團隊中。他們來自各行各業(yè),最年輕的剛上大學,而最年長的已年過七旬......
退休不褪色 余熱亦生輝
老年人往往是志愿者服務的對象,然而紀念館有這樣一群老年人,雖然已經(jīng)離開了工作崗位,甚至已經(jīng)兒孫滿堂,但仍穿上紫金草馬甲開展志愿服務,繼續(xù)發(fā)揮自己的光和熱。
蔣陵業(yè)在幫助腿腳不便的觀眾進館
今年已經(jīng)72歲的蔣陵業(yè)原來是南京人防救援大隊的一員,她認為新時代的老人應該要有“ 老有所為”的精神,發(fā)揮余熱、貢獻力量。從29日開始,蔣奶奶每隔一天都會出現(xiàn)在紀念館,提供觀眾引導、展廳巡查、應急救援保障等服務工作。她說:“我的兒女、外孫都非常支持我,也為我感到自豪。”蔣陵業(yè)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,都在要用心演繹最美的風景。
于明珠在為觀眾指路
“我做了十幾年各類志愿者了。2017年3月我在一個南京志愿者大群里看到紀念館在招募,立馬就報名了”,這是于明珠在紀念館志愿服務的第六個年頭了,自己都數(shù)不清經(jīng)歷了多少次大客流。守時的她每次都會搭乘清晨五點的第一班公交車,倒上三四趟車后提前抵達紀念館,這個國慶也不例外。于明珠說:“這六年我至少每周來一次,節(jié)假日基本都來。”
63歲姚思春正在引導觀眾
工作之余志愿服務 為和諧聚能
紀念館紫金草志愿團隊來自各行各業(yè)和各個社會階層,工作之余,他們放棄難得的休假時間,投身公益。充分發(fā)揮他們的特色和專長,各盡其能,為和諧社會積聚更大的能量。
莊達維在為觀眾解答
37歲的莊達維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,熱愛歷史,在外企工作,今年夏天個人在網(wǎng)上報名成為志愿者。談起做志愿者的原因,莊達維說起一件事:“一次出差去東南亞,與外國同事聊起二戰(zhàn)歷史,不少外國人只知道當時中日在交戰(zhàn),而對南京大屠殺并不清楚。我很受觸動,就想來做志愿者,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。”
趙臘梅在閘機前來回穿梭
正在1號門主入口幫觀眾刷碼進館的趙臘梅雖然面對的情緒相對較少,但也是忙得腳不點地了。數(shù)個閘機,只要一位觀眾進館出現(xiàn)問題,后面就會瞬間堵上一長條。這時的趙臘梅就在每一臺閘機前來回穿梭,不停地說話、不停地幫助觀眾刷碼、不停地解答問題。
各行各業(yè)的社會志愿者
在志愿服務中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
每逢節(jié)假日,南京大學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、南京工程學院等各大高校的同學們紛紛報名參加志愿者,把志愿服務作為過節(jié)方式,在志愿服務中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。
張一凡和王會松在入口處引導觀眾
出生于2004年的年輕志愿者張一凡和王會松是江蘇經(jīng)貿(mào)職業(yè)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。他們分別來自遼寧和云南。兩人節(jié)前通過多方打聽,并積極向?qū)W校老師申請,最終如愿來紀念館做志愿者。張一凡說:“我是沈陽鐵嶺人,從小就參觀沈陽‘九·一八’歷史博物館,也知道南京大屠殺歷史。到南京讀大學后,我就想著來紀念館服務。我感覺國慶節(jié)能在紀念館服務觀眾,很有意義?!蓖鯐杀硎荆拔覀兡贻p人從來沒有忘記過歷史。我們還要幫助更多人記住這段歷史。能有機會為觀眾提供咨詢服務,我感到很有價值?!?/p>
陸同學尋找著每一位有咨詢意向的觀眾
南京大學大一新生陸同學也是通過志愿者群報名的?!皩W校志愿群發(fā)布了招募啟事,報的人好多啊,我報名算遲的,差點被擠掉?!毙£戩t腆地笑笑。他和他的同學們被分散在從1號門主入口到展廳出口的主要流線上,將在假期為觀眾答疑、指路。別看陸同學看著內(nèi)向,但服務觀眾特別主動。他在自己的“包干區(qū)”巡視了一下,找到一個人流密集點,用眼神主動尋找著那些可能有詢問意向的觀眾。
青年志愿者的風采
“志”之所向,“愿”之所在,他們是平凡的人,卻以一己之力守護世界記憶,點點微火積聚成炬,這是志愿接力,也是守護歷史的接力。致敬志愿者,致敬每一個無私奉獻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