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見證日軍投降,不忘!”
這是一位抗戰(zhàn)老兵用毛筆寫下的一段話:“我見證日軍投降,不忘!”他叫于文瑞,當時已經101歲了。1945年9月9日,作為帶班警衛(wèi)的于文瑞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校禮堂(即南京黃埔軍校舊址禮堂),親身經歷了中國戰(zhàn)區(qū)日軍投降簽字儀式。儀式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來分鐘,但這場勝利卻成為了于文瑞以及當年那些出生入死的抗戰(zhàn)老兵們一輩子的豪情榮光。2016年3月,我館工作人員有幸前往他家中采訪探望,寫下了這篇手記。
2016年3月的一天,我和同事走進石家莊市棉五小區(qū)一樓的一套單元房里,101歲的抗戰(zhàn)老兵于文瑞駝著背,穿著喜慶的紫紅色唐裝等在門口,招呼我們進屋。
于文瑞1936年畢業(yè)于保定將德中學,后考入憲兵學校學生隊第七期,又被保送至重慶中央警官學校。1945年8月,于文瑞在湖南芷江憲兵第十團第二營第四連擔任中尉排長。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8月21日,是于文瑞女兒滿月的日子,他正在家里和妻子女兒團聚。那天上午10點,芷江上空傳來了飛機的轟鳴聲。岡村寧次的副官今井武夫所坐降機的機尾上,拖著一條長長的白色緞帶,向著芷江飛來,其前后左右都是我方的監(jiān)視飛機。于文瑞和妻子抱著女兒跑到街上去,整個芷江萬人空巷,男女老幼紛紛出來觀看,指著空中說,日本終于投降了!
日軍降使今井武夫一行走下飛機
1945年9月初,包括于文瑞在內的30名憲兵及其他一些官兵,乘飛機飛往南京。此前,于文瑞聽說要選拔30名憲兵,參加中國戰(zhàn)區(qū)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現(xiàn)場的警衛(wèi)工作。這30名憲兵只有班長以上銜級的才有資格參加,中尉排長于文瑞很幸運地入選。由于入選的都是級別較高的憲兵軍官,所以要求他們降級扮成普通憲兵,所有官兵刀出鞘、彈上膛,高度緊張。
1945年9月9日,中國戰(zhàn)區(qū)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軍校禮堂(即南京黃埔軍校舊址禮堂)舉行。于文瑞作為帶班警衛(wèi),帶領3名憲兵站在會場簽字臺出入口,負責警衛(wèi),見證了簽字儀式的全部過程。整個簽字儀式很短,只有十幾分鐘。中方人員都坐定之后,岡村寧次等7人進入會場,站在簽字臺后面,向中方人員深深一鞠躬后,落座聆聽“受降宣言”,而后,由指揮官命令他們簽字。百歲老人激動地跟我們講述當時的場景:日本人低頭、弓著身,見到中國人都雙手貼膝鞠躬。那一刻,他甚至覺得自己也“趾高氣揚”了,他自豪,也感慨。那一年,他29歲。
中國戰(zhàn)區(qū)日本投降簽字典禮的全過程
2015年,于文瑞獲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。如今,已經百歲的于文瑞老人走路穩(wěn)健,聲音洪亮,心態(tài)平和,過著悠閑的日子。老人從書柜里拿出一個相框。相框里是一張剪報,上面有一張于文瑞和妻女的合影,照片上的他身著軍裝、精神抖擻、威武帥氣,這張照片就是在抗戰(zhàn)勝利之后拍攝的。于文瑞把這張珍貴的照片、自己工會的會員證,還有自己的三幅毛筆字作品捐贈給紀念館珍藏。
老爺子喜歡古典文學,屋里的《紅樓夢》《三國演義》都快翻爛了!前些年,老人根據(jù)自己的傳奇經歷,寫了一本回憶錄,名叫《尋夢》。于文瑞酷愛寫毛筆字,他拿出一支毛筆,認真地寫下了“我見證日軍投降,不忘!”并按上自己的紅色手印,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珍藏。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“三個必勝——中國戰(zhàn)區(qū)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暨審判日本戰(zhàn)犯史實展”的序廳內,一進門就是抗戰(zhàn)老兵于文瑞的銅像雕塑,以此紀念這位百歲老人所見證的那個重要而偉大的歷史時刻!
2017年1月10日,抗戰(zhàn)老兵于文瑞逝世,享年101周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