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(lián)系我們 |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

搜索表單

對于許多外國留學生來說,在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,南京大屠殺慘案或許是書本里一個冰冷的名詞,或者是電影里一段悲情的畫面。直到走進紀念館,近距離“觸摸”,很多人才真正走近這段歷史。

  4月24日和26日,來自南京藝術學院國教院的35名留學生和4名教師來到紀念館參觀,并參加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交流活動。留學生們來自越南、蒙古、贊比亞、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,他們紛紛表示,要記住歷史,永遠不要再發(fā)生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慘案。
 
 
 
  參觀紀念館
  一張張歷史照片令人觸目驚心,一件件文物展現(xiàn)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,一具具遇難同胞遺骨無聲訴說著痛苦……留學生們仔細觀看,不時地向講解員提問,側耳傾聽翻譯講解。
 
 
 
 
  來自贊比亞的REUBEN CHITA用中文寫下留言:“參觀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?!?/div>
 
 
  聽專家講南京大屠殺
  紀念館特邀江蘇行政學院教授、張純?nèi)纭赌暇┖平佟贿z忘的大屠殺》譯者楊夏鳴,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、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學教席主持人劉成,江蘇省社科院副研究員李昕,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講師張平凡為留學生們作講座。
  楊夏鳴教授為他們帶來主題為《南京暴行的國際影響》的講座,他介紹了南京轟炸、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新聞報道,以及南京大屠殺后美國的反應。楊夏鳴教授介紹說,當時22名外籍人士留在南京,設立南京國際安全區(qū),竭盡所能保護中國難民,并想方設法將南京真實情況披露出來。
 
楊夏鳴教授(前排左六)與留學生合影
 
  劉成教授帶來主題為《全球化世界的和平建設》的講座。他從文化統(tǒng)一性中的差異性問題、關于合作建設的機制問題,以及非暴力的和平三個維度說開去。他分享說,我們目前處于一個全球化的世界,人類面臨著全球化經(jīng)濟、網(wǎng)絡、生態(tài)、能源等問題,促使我們不能用過去傳統(tǒng)的思維模式,而要采取合作、對話的機制,共同面對人類面臨的問題。
 
劉成教授
 
  李昕副研究員帶來講座《如何銘記南京大屠殺——基于文化社會學的闡釋》。她向學生們提出4個問題:如何看待仇恨,如何客觀地對待受害者,如何客觀地對待幸存者,如何銘記南京大屠殺歷史。她通過講述幸存者劉慶英的親身經(jīng)歷逐一回答這些問題。
 
李昕副研究員
 
  張平凡講師為留學生們帶來講座《南京大屠殺海外文學影像中的魏特琳》。她介紹了明妮·魏特琳的生平事跡,并通過國外文學和影視作品講述后人如何紀念魏特琳女士。
 
張平凡講師
 
  講座現(xiàn)場,留學生們聽得很仔細,有的還認真記了筆記。一位學生說:“我之前參觀過拉貝舊居,今天在紀念館深入了解這段歷史,心情非常沉重。我們要記住歷史,永遠不要再發(fā)生這樣的慘劇?!?/div>
 
 
 
 
 
 
  面對面交流
  紀念館副館長凌曦出席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第八期學員班的結業(yè)典禮,與留學生們面對面交流。她鼓勵學生們做和平傳播的使者,將和平理念傳播給身邊更多人。
 
 
  由于這一批留學生大多是學藝術和傳媒的,凌曦副館長在介紹了紀念館概況后,放映了一段7分鐘的清明祭視頻。這一視頻清明期間全網(wǎng)閱讀量達7000多萬。凌曦副館長說,藝術是沒有國界的,這一段視頻有三首曲子,第一首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創(chuàng)作的《思念曲》,每年國家公祭當天晚上的燭光祭活動都以這首曲子開場;第二首是由美國牧師麥卡倫譜寫的《蠶豆歌》,反映當年難民們早中晚三餐只能吃蠶豆的情景;第三首是小提琴曲《辛德勒的名單》,歌曲凄婉悠揚,令人心碎。她希望在座的留學生們將來能用藝術的形式傳播和平理念。
 
留學生觀看清明祭視頻
 
  有留學生說,今天看到遇難者遺骸,感受到他們曾經(jīng)遭受的痛苦。忘記仇恨并不容易,但是我希望世界永久和平,不要把仇恨一直記在心里。
  來自納米比亞的ESTER TUUFIILWA NOONGO說,我的祖國也曾經(jīng)發(fā)生過這樣的慘案。今天上午聽楊教授講述了當時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新聞報道,我認為這非常重要,能讓更多人知道日軍暴行。我希望紀念館能好好保存南京大屠殺史實,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段歷史。
 
 
 
 
凌曦副館長為學生們頒發(fā)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第八期結業(yè)證書
 
  本期編輯:潘琳娜 
  攝影:蔡美婷 王辰予 部分照片來源中國江蘇網(wǎng)
 
聯(lián)系我們 |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