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(lián)系我們 |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

搜索表單

????2001年12月的南京,凜冬將至,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郭必強坐在桌前,做著日常工作。突然門開了,進來幾個人,手中捧著泛黃的資料,“郭老師,這是我們整理金陵女子大學零散檔案時發(fā)現(xiàn)的,可能是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檔案,您看看吧。”

郭必強接下檔案,開始翻看,發(fā)現(xiàn)這是一本日記,封面上寫著:“1937年,首都淪陷,留守金校的同人一段日記?!比沼浺还泊蠹s3萬多字,郭必強一口氣讀完,時而拍案而起,時而沉默良久,心情似乎跟著寫日記的人一起無奈、憤怒、悲痛。

這是誰的日記?里面記錄了什么?這本日記有何特別之處?今天是“國際檔案日”,紀念館邀請郭必強作客紫金草和平講堂,為觀眾講述這本日記的故事。

一本日記有何特別之處?

2001年年初,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開始整理金陵女子大學(1930年更名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)遺留下來的上千份零散檔案,工作人員面對落滿塵埃的檔案時,誰也沒有想到其中會深藏珍寶。

郭必強說,這本泛黃的日記本實在普通得很,起初并沒有引起注意。近一年過去了,在細致整理的過程中,工作人員才終于發(fā)現(xiàn)了它的存在。

“這是一本日記,一本中國人自己記錄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的日記。日記記述的具體時間段為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?!?/p>

12月13日,“真是凄慘,不知明天還要鬧出什么事來呢!”

12月14日,“今日來的人更多,都是安全區(qū)內(nèi)逃來的,因日兵白日跑到他們家里抄錢、強奸。街上刺死的人不少,安全區(qū)內(nèi)都是如此,外邊更不少,沒有人敢去,刺死的多半青年男子?!?/p>

12月17日,“現(xiàn)有十二點鐘,坐此寫日記不能睡,因今晚嘗過亡國奴的味道?!?/p>

12月18日,“真不得了,這些(日本兵)猖狂極了,無所不為,要殺人就殺人,要奸就奸,不管老少?!?/p>

12月22日,“在路上睡的死尸他也不要人看,有的路上只見死尸不見路,簡直把中國人不當人?!?/p>

12月29日:“現(xiàn)在日兵清理街道,把死人埋下土或是燒,街上死人太多?!?/p>

……

字字驚心,句句滴血。郭必強讀完之后,心中滿是悲痛、憤怒和無奈。“這本日記描述的內(nèi)容詳細,情景真實,我當時就判斷這本日記的主人應該親眼見到了日軍燒殺淫掠的暴行?!?/p>

這本日記的主人是誰?

這本日記的主人是誰呢?有可能找到她,從而印證這一切嗎?郭必強將目光落在了信封上的署名——陳品芝。

但經(jīng)過工作人員的調(diào)查之后,很快便發(fā)現(xiàn),這本日記并非是陳品芝所寫。陳品芝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名生物學教授,但是在南京淪陷前夕,她帶領部分師生去了武漢。

根據(jù)日記記載的內(nèi)容,郭必強進行了簡單的分析?!斑@本日記恰好就是在金陵女大的檔案之中,因此我認為,日記的真正主人是生活在學校的一名文化工作者。”

為了找到這本日記真正的主人,工作人員找來了《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職員錄》,這份表中列出了6名留在南京的教職員名單。郭必強猜測,日記的作者應該就在其中。

“這幾個人當中華群、惠迪穆為美國籍,陳斐然、李鴻年是30多歲的男性,而鄔靜怡女士當時只有30多歲。日記中還提到有一個孫子在金陵女大參加服務團,應該已經(jīng)超過10歲。只有這個程瑞芳,當時60多歲,符合日記中的描述,也符合有文化并且相對安全的前提?!惫貜娬f。

2003年的夏天,郭必強一行前往江蘇省公安廳筆跡鑒定中心,他們帶著程瑞芳和陳品芝兩人親筆填寫的履歷表復印件,以及日記封面和內(nèi)頁的復印件,進行筆跡鑒定。

“經(jīng)過鑒定,日記內(nèi)頁的筆跡確實是程瑞芳的,而封面的字跡是陳品芝所寫,也就是說,日記的作者確定是程瑞芳,而陳品芝代為保存。

程瑞芳(1875-1969),湖北武昌人。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建立后,她作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(jiān),協(xié)助魏特琳管理難民收容所。

郭必強從程瑞芳日記的筆跡中探尋到了一絲她的心境?!俺倘鸱嫉哪E總是從深寫到快沒有墨水了,突然墨跡又深,再變淺。也就是說,她在寫日記時寫到?jīng)]有墨時才蘸一下,想必是要抒發(fā)的情緒太多,難以停止。她的筆跡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很多篇章能看出來是分了幾次才完成的,想必當時一定是遭遇到動蕩打亂了寫日記的思緒,不得不停筆,可見程瑞芳身處的環(huán)境之惡劣。”

程瑞芳(右)幫助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避難的婦女紡線謀生

日記是如何保存下來的?

程瑞芳的日記止于1938年3月1日,日記的走向是怎樣的?

郭必強說,根據(jù)當時南京城的狀況,一旦侵華日軍發(fā)現(xiàn)了程瑞芳的日記,一定會將其毀滅,程瑞芳的性命也會不保。1938年,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。出于安全考慮,程瑞芳可能委托了國際友人將日記運到成都。

“日本投降之后,學校遷回南京,這本日記應該也是那時重新回到了南京。后來,日記也隨著學校的眾多檔案,在上世紀60年代被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封存與整理?!?/p>

程瑞芳日記

程瑞芳后來去往哪里?

郭必強說:“1946年,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收集侵華日軍的罪行證據(jù)時,71歲的程瑞芳寫了一份英文證詞,其中列舉了日軍在校園中強奸、搶劫、屠殺等多個罪行?!?/p>

1952年,程瑞芳77歲,她回到湖北武漢的老家生活。1964年,90歲的程瑞芳受邀再次回到金陵女大舊址。1969年,她在武漢去世,享年94歲。

這份日記有何價值?

“關于親歷南京大屠殺的日記,有第三方國家人士所寫的《拉貝日記》、《魏特琳日記》,《程瑞芳日記》是第一部由中國人以親歷、親見、親聞記錄下南京大屠殺的日記。日記是具有實錄性質(zhì)的史學資源,比其他文獻史料更加具有可信度和準確性。”

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部分工作人員合影(前排左五為程瑞芳)

郭必強表示,《程瑞芳日記》與《魏特琳日記》、《拉貝日記》相互印證,成為了南京大屠殺完整且重要的鐵證。

“比如,在《程瑞芳日記》和《魏特琳日記》中都記錄了難民收容所負責人之一陳斐然被日本兵毆打。1937年12月17日,魏特琳寫道:‘陳先生開口說話,想幫助我,他被日本兵狠狠地揍了一頓’。程瑞芳也寫道:‘陳斐然怕華(注:華群,魏特琳的中文名字)不認識,就說他是coolie(苦力),當時打他一耳光,用腳踹他,把他拖到對面站著,又叫他跪著’。他若不出聲不會受打?!?/p>

此外,兩份日記中也都記錄了為陳斐然慶祝兒子誕生?!?938年2月12日,魏特琳寫道:‘我們吃了從上海帶來的橘子和爆米花,以慶祝f-陳生了個兒子’。程瑞芳也寫道:‘今日又有船來了,上海有信來了。真開心,又開胃’。”

程瑞芳(右)與魏特琳(中)、陳斐然(左)合影

郭必強說,像這樣能夠與《魏特琳日記》或是其他日記相互呼應的篇章,《程瑞芳日記》中還有許多,這些事實交叉在一起,形成了完整且不容辯駁的證據(jù)鏈條。

這份日記發(fā)揮了怎樣的作用?

“在南京大屠殺檔案向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記憶遺產(chǎn)時,這份日記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它是首份檔案樣本?!惫貜娬f。

關于《程瑞芳日記》等南京大屠殺檔案的申遺過程,郭必強全程參與其中,盡管中間遇到種種困難、種種壓力,他也從沒有想過放棄,“對于我而言,這不僅是我的工作,也是我打心底里認為自己要承擔的義務,我希望這些檔案能被更多的人知道、了解、銘記?!?/p>

“程瑞芳是一名受過教育的成熟女性,她的記錄生動、細致,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著強烈的歷史體驗感,能夠使后人對那段南京最黑暗的日子,有一個更加清晰、具體且全面地認識。這份日記值得被更多人銘記?!?/p>

聯(lián)系我們 |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